汽车品牌命名也成了战场?看起来是这样的!

 杠精的圈子,随便一个话题都能引发一场battle,如关于汽车品牌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话题,正在引发一场battle。

 

话说,我们都知道百年的汽车品牌都是用创始人的姓名来命名的,如奔驰的创始人是汽车发明者卡尔·奔驰,标致是以创始人阿尔芒·标致的姓氏命名,福特汽车则是由亨利·福特的姓氏命名。这些企业都是汽车工业的百年品牌,但这样的命名方式在国内少之又少。所以,曾经当车叔听到长城高端品牌WEY(魏派)时,的确很惊喜,惊喜之余还带着一份期待。毕竟在国内用创始人名字命名汽车品牌,他是第一人。好了,问题来了:为何国内不用创始人命名汽车品牌的方式呢?是不敢呢?还是用不起呢?接下来,车叔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每个国家文化不同,国民个人意识也天差地别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都有一种家族意识,以个人名字做品牌可以将家族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汽车企业品牌,品牌名字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而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名字对消费者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在国内,很多人会用中国人的思维和汽车文化的理解来对品牌进行命名。Excuse me?汽车文化?中国也有汽车文化?

 

 

 

 

当然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比如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非常讲究。而汽车对于创始人来说也如同孩子一般,所以给汽车品牌起名当然也要细究了。比如说国人做什么都要拼一个好彩头,所以起的名字都很有美好寓意,如吉利、奔腾、金龙、力帆等;有的命名还跟时代烙印有关系,如解放时期“出生的”叫做解放,有地域特征的长安、北汽、上汽等,这些命名都是我们特有国情的缩影。车叔觉得,这当然算得上是中国的汽车文化(骄傲脸.jpg)。

 

 

 

 

体制不同,也会影响品牌命名的方式

 

国外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一个品牌传承的是这个家族的家业,再者,国外人很讲究个人的性格魅力,所以,以家族姓氏来命名很常见。而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大都是股份制企业,很多时候都在讲究集体的影响力。所以,很少有企业用个人的姓氏来命名企业。

 

地理环境不同,品牌命名的意义天差地别

 

说实话,在国内真的用创始人名字来命名汽车企业,意义也有限。何出此言?中国是人口大国,姓氏众多(国外一看我们的百家姓就凌乱了),比如说用一个赵姓来命名汽车品牌,那旗下的车型就是赵X3,赵姓之人何其多,随便一个车型名字就会和人名相撞。况且中国地大物博(自豪脸.jpg),一个没有特色的车型在这么大的国家,能掀起什么大的风浪呢?国外就不一样了,一个稍微个性点的车型名字,加上品牌影响力,这个品牌产品就会迅速走红。所以,外国车企顾虑就比较少,可以随意的用创始人作为汽车品牌的名字了。

 

 

 

 

但近两年,自主品牌也开始打破常规,追求创新,这与品牌自信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魏建军创立的魏派,很大的原因是创始人借此明志: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好。除了魏派之外,新能源领域的小鹏汽车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虽然都是自主品牌,但是两者命名的风格也是不一样:魏派多了一份传统汽车企业的严肃,而小鹏汽车则是多了互联网汽车企业的亲切。

 

 

 

 

当然,也有起名比较随意的企业,如新造车品牌车和家旗下的首款车型:理想智造ONE,“理想”与创始人的“李想”谐音,加上车标的Li造型,就不难看出其中的渊源了。这个名字刚出来,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命名过于随意。所以说,“以己之名,冠你之姓”的命名方式,不仅要经得起众人吐槽的压力,还需足够强大的自信心。其实,魏建军曾经表示,他感受到了压力之外,也感受到了动力,自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有这样的举动,因为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还蕴含着时代的开拓和传承。他要像守护自己的荣耀和信仰一样去捍卫这个品牌。

 

车叔总结

 

总之,国内很少用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汽车,而国外的大佬喜欢用自己的名字给汽车命名,其中包含着很多原因。不过,国外的这些汽车品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个时代的大IP。自主品牌中,以创始人来命名汽车品牌效果目前虽然无法与国外的百年品牌相比,但也在寻找自己的个性。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以品牌名称的影响力来对一个企业评头论足,我们更需关注的是高调命名后的具体行动,看他们是否真的将品牌当做信仰荣誉一样来捍卫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