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峰水泥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上峰水泥(000672)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水泥建材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从事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骨料等建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充分应用已有资源向相关产业延伸,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公司重要新业务,同时公司正在向与新基础设施产业链相关的光储新能源、智慧物流等业务拓展升级。
2、主要产品及用途
水泥品种主要包括42.5级水泥、52.5级水泥和油井特种水泥等,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油井等基础设施或大型重工业设施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农村市场,公司的混凝土和骨料也应用于上述各类建筑工程和建筑设施。水泥熟料是水泥的半成品,公司部分水泥熟料直接销售给水泥粉磨企业。
3、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总部为投资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市场经营中心、各个子公司为生产成本中心的运营管控模式,实现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运营模式。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电商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公司的主要原燃材料为煤炭、石灰石、砂岩等,并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公司主要原料均有充足储备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目前生产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也充分运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应用正在助力公司向智能化制造经营方向全面升级发展。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中国建材联合会认定的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百强企业,2022年度综合实力居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第88位;中国水泥协会发布2023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十位;中国水泥网公布的公司水泥熟料产能规模居行业第十四位,综合竞争力居行业第四位,成长竞争力居行业第二位。公司在浙江、安徽、江苏、宁夏、新疆、内蒙古、贵州、广西、江西等9个省份和境外的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拥有约50多家子公司,具备水泥熟料年产能约1,774万吨,水泥年产能约2,170万吨,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十三条,在建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条。2006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60强企业。
(二)产业链延伸业务
1、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
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的环保业务可以为各类工业企业和油田等提供危险废弃物、油污泥、固体废弃物处置服务,也可以为城市市政提供各类生活垃圾、污泥和其他危固废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处置服务。
公司子公司安徽上峰杰夏环保有限公司和宁夏上峰萌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和危废填埋场等系列项目已投产运营。
2、光储新能源业务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决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公司与新能源行业专业技术领先企业合资合作开展光储新能源项目建设运维业务。主要利用新能源技术降低能耗使用,促进公司主业转型升级,向低碳节能、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公司长期持续增长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控股子公司上峰阳光新能源通过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等节能降碳措施,提升水泥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首批光伏电站及用户侧储能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营。
3、智慧物流业务
依托主业物流及市场需求,控股子公司宁波上融物流通过搭建数字物流平台,有效保障主业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市场及供应渠道,并逐步独立开展外部物流市场,稳固公司总体竞争力。
(三)股权投资业务
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公司以“严控额度、严控风险、严挑细选”为原则稳步开展新经济股权投资业务,针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技创新领域优质企业进行适度股权投资,重点聚焦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国产替代潜力和优势的企业。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新经济股权投资规模达158,408万元,其中一家被投企业(晶合集成)已发行上市,多家被投标的已经启动或计划启动上市进程。
(四)公司业务变化
公司在专注做好水泥建材主业的同时,结合内外总体环境形势,逐渐拓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智慧物流、光伏储能等相关产业,收缩和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适度开展了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业务,形成了“一主两翼”的总体业务格局,但目前水泥建材主业占营业收入比重仍占80%以上,全年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主业业绩驱动主要受水泥和水泥熟料产销量、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影响。公司主业分布在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各区域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供给端受供给侧改革和行业调控政策以及错峰生产、环保等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产品价格和销量对区域市场供需变化较为敏感;公司生产成本主要受煤炭、电力价格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影响较大。
(六)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及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受基建及房地产项目投资不足需求低迷、水泥价格出现持续震荡下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效益呈现下滑态势,总体表现为“供需双降、成本下降、利润收缩、均价下移”。
下游需求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万亿元,同比下降7.9%,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3%,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基建投资增速7.2%,上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2.3万亿元,占全年额度超60%,基建仍是拉动水泥需求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关于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也将带动需求的增加。产量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9.53亿吨,为近12年同期最低水平。未来行业供给格局有望持续改善,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能耗管控趋严和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等供给出清措施都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价格方面,由于总体产能过剩严重,库存持续高位运行,同时需求疲软,2023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价格整体走弱,已出现近5年价格低点。
2023年上半年度,针对环境形势和困难局面,公司积极应对,灵活调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在坚定保持主业生产经营精细化、高效率、效益中心、长短结合的同时,“一主两翼”各项目咬紧目标,扎实落地,总体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性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0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下降24.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50.26%,主要系主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公司依托低碳环保工艺技术改进与组织效率优化仍然维持了较强的盈利韧性,盈利能力保持行业较优水平,上半年经营业务综合毛利率29.79%,同比下降8.0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7.5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18%。同时,公司资产结构保持较好安全边际,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48.33%,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约23.79%。
1、水泥建材业务规模稳中有升,降价影响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业经营规模稳中有升,主产品产销量与区域市场同步上升,但价格同比均有所下降。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熟料739万吨,同比增长20万吨;生产水泥750万吨,同比增长123万吨;上半年水泥和熟料累计销售997万吨,比上年同期上升157万吨,同比增长18.69%;上半年销售砂石骨料65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31万吨,同比下降16.69%。主产品售价方面,水泥产品单位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9.51%,熟料单位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8.82%,骨料平均售价同比下降31.31%。
报告期内,公司建材主业规模与效率继续保持坚韧增长,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都匀上峰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减量置换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参股乌兹别克斯坦项目水泥生产线预计下半年投产。
2、产业链延伸业务稳步推进,各类项目逐步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收运各类危废污泥、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等合计约19.81万吨,实际处置量13.5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
上半年,环保业务安徽、宁夏两基地各生产线运营稳定,综合处置能力继续提升,生产运行管理趋于成熟稳定;新能源业务上半年重点围绕各基地区域资源开发光伏和储能电站项目及投资建设,首批光伏项目顺利建成投运并已累计实现绿色发电204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约6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33吨,首个用户侧储能电站建成试运营,上峰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完成框架搭建开发,后续系列项目陆续推进。
3、股权投资业务稳步发展,逐步贡献公司收益
在公司“一主两翼”的战略指导下,“投资翼”坚持以精准有效投资、对冲周期波动为原则,按照严控风险、严挑细选的方针,每年严控预算不超过5亿元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对国家重点支持的半导体、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链领域优质标的的投资。上半年,公司与专业机构合资设立投资基金,分别对瑞迪微、盛合晶微及芯颖科技合计投入19,00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股票证券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21,245.70万元,其中,因新经济股权投资的晶合集成在报告期内已成功上市发行,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9,724.79万元,股权投资翼稳步发展并逐步贡献收益。
后续公司将继续依照上述原则,深入挖掘竞争力较强的优质标的,力争获取稳健、持续的投资收益。
③公司作为LP参与的中建材基金,相继投资了上海新昇晶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先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
④中润光能已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预计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拟募集资金40亿。
4、加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党委进一步加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党建促发展的作用,各基地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经营管理,形成与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局面,并结合年度表彰和党建总结,组织年度优秀党员及骨干员工前往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和遵义会议会址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党工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结合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继续全面推进。
2023年上半年,各子公司工会继续围绕公司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征集合理化建议、广泛开展5s管理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向当地周边政府和社区捐款捐物,各子公司上半年各类捐赠价值超过156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义务植树、职工运动会、职工技能大比武等各项活动,体现了上峰文化担当精神,总体社会责任与ESG综合治理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企业形象全面提升;上半年各子公司为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月主体宣讲”、“以案说法”等活动交流学习体会等;公司所属子公司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健康企业”、“十佳爱心企业”、“地方企业50强”、“地方纳税30强”、“工业十强企业”、“安徽省民营企业税收贡献50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独特机制优势
机制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司主要股东相对稳定,控股股东专注、精细的浙商务实精神与第二、三、四股东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不同体制的严谨规范特点相融合,形成了公司高效务实+规范稳健的独特机制文化,自2013年重组上市后,公司保持了稳健发展,相关运营效率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前列;同时公司内部控制规范透明,财务稳健,信息化程度高,公司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了良好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团队信心,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政策鼓励优势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公司被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有关方面应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公司近年来响应号召对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领域进行股权投资的项目及“双碳”时代背景下对光储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投资范围,得到了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
(三)区域布局及资源积累优势
公司国内制造基地主要布局在沿长江经济带地区,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较大的产品需求、稳定而充足的石灰石资源保障、沿江沿海优越便捷的物流条件,成为公司业务稳固的核心基础;近年来公司在西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以及南部的贵州、广西等地展开布局,并掌握了充足优良的石灰石资源储备,为新区域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稳固优势。
(四)技术与经验优势
上峰水泥已有45年水泥专业化发展历史,也是国内最早投入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之一,公司工艺先进,设备精良,高效稳定,各熟料生产线均配备了余热发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掌握和具备了低碳燃烧和脱硝等环保与节能技术,多条生产线配备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水泥专业化管理经历,对水泥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与管理控制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公司专业营运效率指标如主要产品毛利率、人均营收等保持同行业上市公司前列。
(五)品牌优势
上峰水泥品牌已有40多年以上的市场传播积淀,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强调精确的工艺控制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曾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等多项称号,2009年“上峰”水泥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水泥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公司发展影响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速度,将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将会对水泥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竞争加剧将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发展动态,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研判,准确把握外部形势,加强业务经营环境分析,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深化对标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一主两翼”战略,全面打开增长空间,并与产业链延伸翼相关产业相互链接,为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打好了综合基础。
(二)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2017年以来水泥行业景气度回升,但新增产能还在继续,但新增产能还在继续,行业健康发展依然受制于产能过剩。未来,国家调控水泥行业相关政策的力度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执行,则行业整体仍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进而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继续围绕水泥主业,强化区域市场整合。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持续开展设备和工艺改造等节能降耗活动,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环保政策趋严风险
作为高能耗产业,在“双碳”背景下,水泥企业将增加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升级改造投入。碳减排下的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导致行业分化加剧与风险上升。对水泥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可能使得公司在节能降耗及新能源技术、智能化、环保与清洁生产等改造方面的支出增加,进而影响公司的未来业绩。
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和智能化、高效清洁生产措施,积极探索实施降碳减排举措;加大节能降耗技改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持续做好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创建和巩固提升工作,深入推进矿区规范化整治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研究参与碳交易市场,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企业成本持续上升的风险
公司水泥产品中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耗的购置成本占产品综合成本的比例平均为50%以上,一旦煤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公司生产成本将会面临上行压力,倘若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安全、环保、用工成本上升,企业的成本压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应对措施:持续关注煤炭等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变化,改革原煤采购方式,充分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坚持推进节能降耗技改,持续提高生产线精细化操作水平,进一步降低煤电消耗指标。另外,公司持续推进清洁化生产和智能工厂的建设,不断优化环保设施技术指标,降低环保投入成本。
(五)境外项目政策与法律环境风险
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拟建一条熟料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粉磨生产线,但该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形势复杂且不够稳定和完善,存在一定的政策与法律环境风险。
应对措施:鉴于上述风险及结合公司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公司将采取谨慎措施,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控制,按照所在地法律规范要求完善相关手续,并加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系统规范推进项目建设。 

相关产品

评论